論語
難度:
原文 |
---|
【論仁】 1. 子曰:「不仁者,不可以久處約,不可以長處樂。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。」 2. 子曰:「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惡乎成名?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」 3. 顏淵問仁。子曰:「克己復禮為仁。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。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」 顏淵曰:「請問其目。」子曰: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」 顏淵曰:「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。」 4. 子曰:「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」 |
【論孝】 1. 孟懿子問孝。子曰:「無違。」 樊遲御,子告之曰:「孟孫問孝於我,我對曰,無違。」 樊遲曰:「何謂也?」子曰:「生事之以禮;死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」 2. 子游問孝。子曰:「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。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;不敬,何以別乎!」 3. 子曰:「事父母幾諫,見志不從,又敬不違,勞而不怨。」 4. 子曰:「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則以喜,一則以懼。」 |
【論君子】 1. 子曰:「君子不重則不威;學則不固。主忠信。無友不如己者。過則勿憚改。」 2. 子曰:「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」 3. 司馬牛問君子。子曰:「君子不憂不懼。」曰:「不憂不懼,斯謂之君子已乎?」子曰:「內省不疚,夫何憂何懼?」 4. 子曰:「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小人反是。」 5. 子曰:「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。」 6. 子曰:「君子義以為質,禮以行之,孫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」 7. 子曰:「君子病無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」 8. 子曰:「君子求諸己,小人求諸人。」 |
語譯 | (意思) |
---|---|
久處約 | 長期處身於窮困的環境 |
安仁 | 實行仁德便安心 |
知者利仁 | 明智的人認識到實行仁德有好處,於是實行仁德 |
不以其道得之, 不去也 | 不是用正當的方法擺脫貧困, 就不會逃避他 |
君子去仁, 惡乎成名? | 君子抛棄了仁德, 怎樣成就君子的聲名呢? |
無終食之間違仁 | 沒有一頓飯的時間離棄仁德 |
造次 | 匆忙的時候 |
顛沛 | 窮困的時候 |
克己復禮 | 約束自我,使言語行爲合於禮 |
天下歸仁焉 | 天下間的人都贊許他是仁人 |
為仁由己, 而由人乎哉? | 實行仁德要靠自己, 難道靠別人嗎? |
請事斯語矣 | 請你允許我去實行這番話 |
志士仁人 | 有節操的人和有仁德的人 |
殺身以成仁 | 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成全仁義 |
無違 | 不要違背禮節 |
御 | 駕駛馬車 |
是謂能養 | 只説是侍奉供養父母 |
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; 不敬,何以別乎! | 至於狗·馬都能得到飼養, 如果對父母不恭敬,這跟飼養狗·馬有什麽分別呢? |
幾諫 | 對父母婉言勸諫 |
勞而不怨 | 因爲多次勸諫父母而勞苦,但不會怨恨 |
知 | 記憶 |
君子不重則不威; 學則不固 | 君子如果不莊重,就沒有威嚴, 所學的也不穩固 |
主忠信 | 行事以忠誠和信實爲主 |
無友不如己者 | 不要結交品德不及自己的人 |
憚 | 害怕 |
君子坦蕩蕩, 小人長戚戚 | 君子心境舒坦寬廣, 小人經常憂愁恐懼 |
已乎 | 了嗎 |
內省不疚 | 自我反省而不感到羞愧 |
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| 君子認爲自己説話多於行動是可恥的 |
君子義以為質 | 君子做事以合義為原則 |
禮以行之, 孫以出之, 信以成之 | 按禮節來完成事情, 用謙遜的語言來説出它, 用誠實的態度來完成它 |
君子病無能焉 | 君子擔憂自己沒有才能 |
人之不己知 | 別人不知道自己有才能 |
君子求諸己 | 君子對自己的要求高 |
問答 |
---|
1. “不以其道得之":仁與道的關係 道是正當的方法,是仁者必須遵守的行事原則。仁者不會用不正當的方法得到財富或擺脫貧困。君子若抛棄了仁德,就稱不上是仁者了。 |
2. “克己復禮為仁“:仁與禮的關係 禮是人類行爲的規範。人要是能克制一己的欲望,使言語行爲合於禮,這就是仁,就能達致人格修養的最高標準。 |
3. 仁者在品德修養方面的表現 -仁者實行仁德便安心 -仁者對富貴貧賤取捨以道,時刻堅持仁德。 -仁者會克制自己的欲望,使言語行爲合於禮。 -仁者堅持仁德,會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成全仁德。 |
4. 對於”能養“父母,孔子有什麽看法? 孔子認爲要以恭敬的態度來侍奉供養父母,如果對父母不恭敬,這就跟飼養狗·馬沒有什麽分別了。 |
5. 君子不憂不懼 君子重視個人品德,為自己犯錯而憂愁恐懼,故能常常自我反省,檢討言行,當君子自我反省而不感到羞愧,便沒有什麽值得憂愁恐懼了。 |
6. 君子説話和行事的態度有什麽特點? ”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“ 君子認爲自己説話多於行動是可恥的,可見君子態度認真,穩重。 ”君子義以為質,禮以行之,孫以出之,信以成之“ 君子做事以合義為原則,按照禮節來完成事情,用謙遜的語言來説出他,用誠實的態度完成他,可見君子態度謙遜,絕不趾高氣揚。 |
廣告
有一則關於 論仁、論孝、論君子 的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