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棄疾
難度:
原文 |
---|
東風夜放花千樹。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寶馬雕車香滿路。鳳簫聲動,玉壺光轉,一夜魚龍舞。 蛾兒雪柳黃金縷。笑語盈盈暗香去。眾裏尋他千百度。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。 |
語譯 | (意思) |
---|---|
東風 | 春風 |
寶馬 | 名貴的駿馬 |
雕車 | 有雕花的車子 |
玉壺 | 月亮 |
驀然 | 不經意地 |
闌珊 | 稀疏零落 |
語譯 | (意思) |
---|---|
東風夜放花千樹 | 夜裏滿地花燈,好像是春風把千萬棵樹的花吹開了 |
更吹落,星如雨 | 滿天煙火又像是春風吹落繁星,像降雨一般 |
問答 |
---|
1. 上片描寫元夕的景象,對表達作品的主題思想有什麽作用? 上片描寫元夕的熱鬧景象,吸引了路上眾多的遊人,但作者尋找的“那人”卻偏留在冷清的燈火闌珊處, 兩處環境形成强烈對比,上片的繁華景象正好反襯“那人”不慕繁華,品格高潔。 這正配合作品的主題思想:作者以“那人”自喻,表現自己不同流俗,淡泊孤高的情操。 |
2. “蛾兒雪柳黃金縷。笑語盈盈暗香去”-結構作用 承上啓下 承接上文描寫元夕熱鬧活動的盛況,敘述婦女盛裝觀燈的情景; 並為下文尋找“那人”作鋪墊,以盛裝婦女與在燈火闌珊處的那人作反襯。 |
3. 上片描寫元宵佳節怎樣的熱鬧氣氛? 景物:元宵的晚上,滿城張掛花燈,火樹銀花,璀璨奪目。 人事:遊人絡繹不絕,車水馬龍,香氣彌漫,周圍傳來悠揚的音樂,整夜舞動魚燈·龍燈,熱鬧非常。 |
4. 説明作者的心情變化及對“那人”的感情。 “眾裏尋他千百度。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” 作者在眾人之中尋覓那人,百次千回也遍尋不獲,失望的心情躍然紙上; 後來他不經意回首,竟發現原來那人就在燈火疏落之處,他的喜悅也就不言而喻了。 從遍尋不獲的失望到後來忽然發現那人的喜悅,可知他對那人的愛慕。 |
5. 作者運用什麽手法來突顯“那人”的形象? 襯托 佳節當前,婦女出遊都盛裝打扮,在街上走路時笑語盈盈,又傳來陣陣暗香,嫵媚吸引,惹人注目;而“那人”卻偏偏不在眾人之中,只獨自留在燈火闌珊處,不隨俗不造作。 作者藉一般婦女的表現反襯“那人”超凡脫俗,自甘寂寞的形象。 |
6. 結合政局和他的處境分析,詞的上·下片分別有什麽寄意? 上片 當時正值南宋偏安江左,金兵環伺,局勢危急。作者藉上片所寫的元宵熱鬧景象,諷喻南宋朝廷只顧醉生夢死,不思振作。 下片 作者屬抗金主戰派,常遭主和派排斥,鬱鬱不得志,所以藉下片所寫的“那人”自喻,寄托自己不同流俗,淡泊孤高的高尚情操。 |
7. 主旨 描寫元宵的熱鬧景象,敘述在燈火闌珊處尋找到嚮慕的人,抒發對南宋苟且偷生的不滿,流露自己不同流俗,淡泊孤高的情操。 |
廣告
有一則關於 宋詞三首-青玉案·元夕 的留言